中国铁路改革能否破茧成蝶关键或在高铁建设

  近段时间,高铁外交、高铁联网、高铁进疆,中国一系列高铁建设成果令世人瞩目,高铁建设俨然成为人们眼中铁路改革进展的风向标.回顾总结近年来中国铁路改革发展的脉络历程,笔者认为,高铁建设或将成为中国铁路改革破茧之后能否成蝶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中国高铁如春笋逢雨争相破土,总里程也在不经意间已经突破1万公里,并且很快被贴上"朝发夕至"、"纵横联网"、"城际公交化"、"航空级服务品质"等标签.
  短短5年间取得这样的变化,不禁令人联想到虫化蝶的"生物变态"过程.尤其在今年,多条高铁开通或预备开通,新"四纵四横"网络渐趋成熟,更有兰新高铁"新丝路"即将通车,显见中国的"全身脉络"已被高铁打通.
  在人们眼里,铁路办得好不好要看服务品质高不高.多年来,铁路给人们带来的出行体验确实令人不敢恭维,尤其在重要出行时节更是令人不满,或是一票难求、或是人潮汹涌.
  但时至今日,人们也不难发现"绿皮车"、"排长队"等景象已不常见,见得更多的是"高大上"的现代化火车站,信息化售票系统和自动化服务终端,以及安稳舒适的动车组,这与以往的"不良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高铁给人们带来经济收益也是实实在在的.例如从深圳去厦门旅游,坐高铁的费用是150元人民币,行程3小时40分;坐汽车的费用是240元人民币,行程9小时;坐飞机的费用是900元人民币,航程1小时,性价比差异很明显.又如,"高铁公交化"催生的高铁上班族,在广州上班无法承受高房价,在高铁沿线城市如在中山买房,却能便宜六成.
  从国家层面来看,或许会发现更多利好.中国首条高铁--京津客专开通后,对北京和天津的GDP增长带来了非常正面的影响.而随着高铁建设的推进,"高铁经济圈"频频进入公众眼帘.5年间,中国主要区域几乎画满了这样的"圈子",甚至包括即将联通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西部地区.
  高铁建设也成为中国铁路改制成企业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分析人士指出,原铁道部"沉疴难返",改组成为企业是必然也是必须,然而铁路"带病"进市场靠什么生存下来?关键还是要破而后立,原有的"经脉"因"走火入魔"堵塞,完全可以另辟蹊径重塑全身"经络",高铁建设无疑就是上上之选.
  具体表现就是实现"客货分流",高铁运客、普线运货,高铁既能提升人口流动速度,缓解客运压力,还能抢滩快递市场,分食巨大蛋糕,虽在初期遭到狙击,但前景却不容小觑.原有的普速线也因客运压力骤降,更利于货运优化增收和旅游专列增设.同时,铁路客运或因此消减"公益性"运输的担子,实现扭亏为盈.货运也能提效增收,腾出运力来创新货运组织和白货运输.在高铁建设带来的种种利好因素影响下,铁路的核心竞争力必将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