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500强煤企该瘦身了

  日前,《财富》杂志公布了2014年全球500强企业排名.数据显示,2014年上榜的500家公司总收入达到310584亿美元,同比增长2.5%,利润总计达到19562亿美元,同比增长27%.
  今年上榜的中国企业(包含香港和台湾)总数达到100家,较去年增加5家.其中,去年上榜的神华集团、山东能源、开滦集团、冀中能源、河南煤化、晋能集团、山西焦煤、同煤集团、阳煤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等11家以煤炭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集团今年仍然榜上有名,而且各大煤炭集团在500强中的排名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在煤炭行业景气不断下滑的背景下,再度入围世界500强且排名进一步上升,或许能够让众煤炭大佬挣得些许颜面,但也仅此而已.观察发现,今年上榜的11家中国煤炭集团有7家亏损,除了2012年亏损的河南能化和同煤集团继续亏损外,2013年,开滦集团、冀中能源、晋能集团、阳煤集团和潞安集团等五大集团也纷纷加入亏损队列.
  观察各上榜煤炭集团的营收和利润数据不难发现,不管是盈利的,还是亏损的,各集团2013年营收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8家企业同比增幅达到两位数,7家企业同比增幅超过15%.据测算,11家上榜的中国煤炭集团2013年营业收入合计4041.95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17.4%,利润合计52.64亿美元,同比下降26.4%.11家上榜煤炭集团中神华集团一家独大,与其他企业并不属于同一量级.除去神华集团后,其余10大集团2013年营业收入合计3443.72亿美元,同比增长18.8%,合计亏损6.77亿美元,而2012年合计盈利10.03亿美元;7家亏损企业2013年营业收入合计2372.87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合计亏损11.44亿美元,亏损额较2012年增长超过3倍.
  对比全球500强营收和利润变化情况不难发现,我国上榜的各大煤炭集团营收增幅均远远超过了500强2.5%的平均水平,但是盈利增幅却与500强27%的平均增幅相距甚远,甚至是完全相反.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们再来看一下各大煤炭集团上市公司的营收和利润情况.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尽管煤价下跌导致各大煤炭上市公司利润普遍下滑,但在众多以煤炭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中,2013年仅有大同煤业亏损1.68亿元,其他企业或多或少都仍在盈利,只是利润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我们还发现,在各大煤炭上市公司利润下降的同时,营业收入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11家上榜煤炭集团9家旗下有上市公司,2013年中国神华、西山煤电、冀中能源、阳泉煤业、大有能源、大同煤业、潞安环能、开滦股份和山煤国际等9家上市公司营收合计5055亿元,同比下降7.8%,利润总额合计796亿元,同比下降7.7%.上榜的7家亏损集团旗下上市公司2013年营收合计1917亿元,同比下降28%,利润总额合计82亿元,同比下降49.5%.
  上榜500强的煤炭集团营收纷纷大幅增长,但利润却多同比下降,很多企业甚至陷入亏损.反观各大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利润虽然也下降了,但多数公司都仍然盈利,在利润下降的同时,营收也均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也就是说,各大集团与其旗下上市公司相比,前者营收增长,却亏损,后者营收下降,但仍然盈利.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一般情况下,盈利下降是由产品销量减少、价格下降或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的,多数时候,盈利下降的同时销售收入也会有所减少.对于正常的市场化运作的企业来说,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往往也会带来利润的增加,利润下降的同时也会伴随营收下降(因成本上涨导致利润下降除外).因为企业的目的就是追逐利润,带不来利润的营收增长对于市场化企业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明白了以上营收和利润的关系之后,前面的问题也就不难回答了.各大煤炭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利润下降源于煤价下跌,由于销量增加难以弥补价格下降带来的收入下降,煤价下降的同时销售收入便也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另外,由于上市公司属于公众公司,信息相对比较透明,市场化运作较为规范,企业投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低,在煤价下跌导致企业营收和利润下降的同时,短期内不可能通过开展其他业务来增加收入.与此相比,长期以来煤炭也都是各大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近两年煤价下降也导致各大集团营收和利润出现了双双下降,但是,由于各大集团均是国有企业,均是全国性或区域性龙头企业,可以掌控的资源非常雄厚,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政治资源.在煤价下降导致企业营收和利润双双下降的同时,企业为了继续做大,利用各种资源盲目上马一些项目,而这些项目并未带来应有的利润.最终的结果就是,在煤炭带来的利润骤降之后,各大集团纷纷陷入亏损.
  毫无疑问,煤炭行业经历了两年多的下行之后,已经"入冬",但尚未"冬至",下一个春天则更加遥远,未来煤炭给各大集团带来的利润还可能进一步下滑.即便未来企业营收能够继续增长,500强排名能够不断上升,但如果企业持续亏损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对此,笔者建议各大企业有必要尽快瘦身,尽快剥离部分低效、无效的资产和业务,要重视营收的数量,更要重视营收的质量.(李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