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治理的严峻现实正触发国内能源产业的格局重整,也触动了部分地方的利益.近期,发改委、能源局、环保部联合发布《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该方案中,煤炭消费比重将不断下降,这显然是部分煤炭大省不愿看到的.山西、福建等省市纷纷出台救市政策,然而煤价持续走低,需求下降等原因令救市政策变数重重.
多省出台煤炭救市政策煤价持续下跌供过于求状况加剧
有专家认为,从宏观环境来看,地方煤炭救市政策的出台与国家层面的空气清洁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煤炭市场仍在进一步恶化.多个煤炭大省都开始无法忍受,纷纷酝酿出台煤炭救市政策,希望力挽狂澜.
先是内蒙古建立了煤炭销售联动机制;山西已经开始计划出台救市"17条",为煤企减赋;紧接着,福建也加入了救市大军.
但事与愿违的是,近日,中煤集团下调了动力煤价格,作为煤炭市场的风向标,这意味着其它煤企也将跟跌.
分析师认为,在供过于求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煤价将继续承压,煤企利润也将继续下滑.
而在这种背景下,山西和内蒙古的救市新政,着力点分别在减免税费和保证供应,这将刺激这些地区煤企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加深煤炭供过于求的状况.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能源重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煤炭的消费比重将不断下降.
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这是煤炭大省不愿意看到的,但却是不争的事实.通过救市来抗衡这种趋势,恐怕将无疾而终.从宏观环境来看,地方煤炭救市政策的出台与国家层面的空气清洁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多省出台煤炭救市政策
或将加剧煤炭供过于求
据了解,山西省计划出台的救市"17条"新政部分内容为:继续减免原20条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减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务费,暂停协议方式配置煤炭资源,暂停审批露天煤矿,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
与2013年出台的"煤炭20条"相似,最近山西省计划出台的救市"17条"新政的着力点仍然在于减免各种煤炭税费,为煤企减赋.
为应对煤炭市场下行压力,内蒙古自治区拟建立东部区煤炭销售联动机制,保障煤炭有序有效供应.
东部区销售联动机制坚持同区域、同煤种、同市场、同价格,按照"政府推动、行业自律、企业主导"及"大企业牵头、区域联动"的原则,划分为呼伦贝尔和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盟两个联动区,由神华集团、中电投蒙东能源公司分别牵头.
山西、内蒙古等煤炭大省出台救市政策不足为奇.近日,福建省也加入了救市大军.
福建省的新政内容包括:将严格煤矿安全准入门槛,严格新建、扩建煤矿准入标准.停止核准新建低于30万吨/年、扩建低于9万吨/年的煤矿建设项目,在2015年底前淘汰年产6万吨以下的煤矿,2018年底前淘汰年产9万吨以下的煤矿.
煤炭行业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福建省的新政明确指出要淘汰部分落后产能,但是由于福建自身的煤炭资源有限,煤炭产量少,因此福建省淘汰煤炭产能对整体市场影响不大.
在他看来,此次山西和内蒙古等国内主要产煤区出台新政,着力点分别在减免税费和保证供应,这将刺激该地区煤企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加深煤炭供过于求的状况.因此,与其说这次山西和内蒙古出台的是"救市"措施,不如说是为煤企减赋的措施.
在煤炭行业供过于求大形势无法扭转的情况下,煤炭救市政策可以说是有心无力.
分析师认为,由于目前国内煤炭行业面临的问题是产能过剩,而近两年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受下游需求放缓的打压,需求不能支撑继续扩张的煤炭产能.
煤价持续走跌
逆市挽救恐无效
一边是多个省市陆续出台煤炭救市政策,一边却是煤炭价格继续下跌.
实际上,在5月初,神华集团和中煤集团先后宣布,自5月1日起,将各自销售的多种品质动力煤长协价格在4月份优惠价格基础上提高5元/吨.
两大集团的试探性提价果然不出意料的以失败告终..
分析师表示,在供应方面,由于前几年煤炭行业投资旺盛,大量产能将在未来几年内释放.而大部分资源集中的国有煤企,由于肩负着大量工人就业的任务,所以就算行情不理想也要保持一定的产量;加上进口煤已经常态化地进入沿海地区,未来进口煤量将在高位运行.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煤炭供应宽松的情况不会改变.
"在供过于求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国内煤炭价格将持续受压,煤炭企业的利润将继续下滑."他还进一步强调.
而上述像山西、内蒙等煤炭大省之所以出台救市政策,是因为其地方经济主要依赖煤炭.
根据公开资料,今年一季度,内蒙古煤矿企业亏损面达32.65%,全区煤炭行业亏损总额15.83亿元,同比增长31.7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亏损总额77.01亿元的20.56%.
同样,山西省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煤炭行业实现利润8.04亿元,同比减少52.13亿元,下降86.64%.
煤价下跌,煤炭需求减少,导致煤炭大省利润骤减,而未来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
因此,还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这是煤炭大省不愿意看到的,但却是不争的事实.通过救市来抗衡这种趋势,恐怕将无疾而终.
煤炭消费总量被控制
地方政策与治霾背道而驰?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发改委、能源局和环保部三部门联合发布《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2017年煤炭消费比重将降至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净消减煤炭消费量分别为1300万吨、1000万吨、4000万吨和2000万吨,较2013年实际消费量分别减少57%、19%、13%和5%.
尽管目前煤炭市场已经如此低迷,但在治理大气污染的背景下,煤炭消费量将会越来越少.
华鑫证券分析师邱祖学认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倒逼传统煤炭业转型升级.实行消费总量控制,特别是沿海电煤消费重地将实现消费总量负增长,将加速行业去产能及整合进程,提升行业集中度,强者恒强,同时倒逼传统煤炭业从资源竞争转向清洁利用及深加工领域竞争.
同时,分析师还认为,中国对能源重污染的治理在不断加码,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不断下降.天然气、核能、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将取代部分火力发电的需求.而中国经济转型,能源结构调整将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市场对煤炭等工业品的需求逐步降低将是大概率事件.
如此来看,山西等省的地方救市就显得不太和谐.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宏观上看,地方煤炭救市政策的出台与国家层面的空气清洁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但微观上看,实际上目前出台煤炭救市政策的地方,恰恰不是包括压缩落后和过剩产能的核心区.
他指出,山西、内蒙古、福建都出台了煤炭救市方案,但压缩落后和过剩产能的板子却主要打在了河北、山东身上.河北、山东其实同样是煤炭生产大省,但却不曾出台保护政策.这种精心的选择或许也是决策层刻意为之,以便保证经济增长不至于严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