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全球背景下,煤炭未来的发展方向变得越来越受到关注.应该如何实现煤炭的清洁化利用?中国煤炭的峰值又会在何时到来?未来中国乃至全球的煤炭消费将是怎样的走势?这些问题都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1月8日,国际能源署(IEA)、《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研究院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014煤炭市场中期展望报告》中国发布会.IEA天然气、煤炭和电力市场部门主管拉斯洛·瓦罗带来了关于"煤炭市场中期展望"的精彩演讲.与会嘉宾对该报告进行了点评,并对中国煤炭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解读.
中国煤炭消费占全球一半以上
回顾2013年,煤炭是一次能源中新增数量最多的能源类型,也是增长最迅速的化石能源,提升了其作为第二大一次能源类型的地位.这种趋势是受煤炭作为主要的发电燃料驱动的.2013年美国较高的天然气价格带来了煤炭需求的回升,而欧洲较低的电力需求和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挤占了燃煤发电空间,导致整体煤炭需求较上一年下降.煤炭需求正向亚洲转移,贸易流通也随之变动,诸如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具有影响全球市场的潜力.
中国已是世界煤炭第一消费大国,占全球煤炭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2013年中国煤炭增速又一次超过了全球煤炭需求增速,在未来若干年中,中国仍将保持煤炭大国的地位.预计在展望期内煤炭需求年增长率将达2.6%,中国会比其他国家有更多的煤炭需求增长量.但是,之前煤炭产量、消费量、进口额各项指标均有增长的时代将不会再度上演.受价格的变动和政策更新的影响,煤炭进口可能在任何时间下降.另外,在之前中国经济和煤炭需求迅猛增长后,中国已进入到一个更加平稳发展的阶段,经济增速放缓、能源强度下降及能源类型多元化的提升,将抑制中国煤炭消费的增长.
要计入煤炭带来的外部成本
中国能源问题必须树立"三观",即全球观、全局观、环境观.
第一是要有全球观,中国所有的能源问题必须纳入到全球来看.有一些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能源是稀缺资源,是高价的.事实上,能源就是一种普通的商品,受市场供需关系左右,受市场的制约很大,所有的能源政策、发展路线都要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
第二是必须要有全局观,如果将更多的煤炭用于发电,将挤占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空间,因此,要从全局出发,不能各说各话.
第三就是要有环境观.过去的能源供应几乎没有考虑环境问题,只需要保证供应.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转变,需要更多地考虑诸如环境等问题.
中国目前有些事情和世界常规是不一样的.首先,在世界煤炭消费减少时中国增加煤炭的进口,自2009年开始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其次,中国已成为尿素、钢铁这样的高耗能产品的最大出口国之一.这些都是靠煤炭消费而来的,中国煤炭比较便宜,而贸易转移也带来污染转移.目前的能源政策导致钢铁、化肥等生产相对便宜,增加煤炭消费带来的外部成本并没有算入其中.
煤炭在中国能源中的长期地位是不容撼动的,控制煤炭消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煤炭一直在强调自身必须有多少产量,一个行业不需要依靠完全产能发挥才能盈利,通过控制产量,使产能发挥在一个较好的工业规模条件下就足够了,但要让煤炭这个行业有一定的盈利水平,因为它是中国能源的基石.我们必须要保持健康发展的环境,煤炭也是一种商品,需要回归到市场,要市场承认其商品地位和环境成本,生产者是无法左右市场的.
另外,中国要实现煤炭的清洁利用有三个关键性问题:第一,必须承认煤炭的环境成本;第二,要有严格标准把控,提高排放等标准,环境问题自然可以得到解决;第三,有了标准就有了市场,市场就会推动技术发展、拉动创新.因此,解决煤炭污染要做到提高认识、加强标准,并让市场来选择技术.
未来煤炭仍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类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自2009年以来中国又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煤炭对于中国来讲是一种主要的能源类型,也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支撑是分不开的,同时,其还支撑了电力、钢铁、水泥等中国主要基础产业的发展.
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煤炭仍将扮演中国主要能源的角色.煤炭是廉价能源,是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代价最低的能源.基于目前国内各类能源的零售价格,同等发热量下,煤炭的成本优势凸显.因此,对于中国,煤炭在短期内还应该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
对于煤炭自身,经过十几年技术的快速发展,是能够清洁利用的.近两年,有的电厂通过超低排放技术的改造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等的排放标准甚至低于天然气电厂的排放标准,使得煤炭的清洁和高效利用得以实现.
另外,考虑到国家能源安全供应问题,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中煤炭占比最高,在已发现的资源储量中煤炭比例高达90%多,石油、天然气的比重相对较少.因此,保持一定比例的煤炭,特别是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对于国内能源稳定供应是非常必要的.
在新的发展时期,特别在当前"新常态"下,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家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及能源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之时,煤炭消费峰值出现期显得若隐若现.
从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来看,中国的经济要从过去依靠速度、数量和粗放的发展方式,转向追求质量、效益、集约型的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的改变将带来经济发展所需的单位能源需求、消耗强度下降.
从能源结构调整来看,目前国内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比重发展较快.国家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相关的政策里,也提出对煤炭实施区域的总量控制以及提高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并且有相关技术和政策支撑.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煤炭的消费总量还会有所增加,但煤炭消费的增速会大幅下降.
我们初步测算中国煤炭消费可能到2030年左右达到平台期,还有一定的增长,特别是最近要建设14个大基地、9个千万千瓦级的煤电基地等.因此,未来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可能由目前的66%左右逐渐下降到60%,甚至还会更低一些,但即使到2030年,恐怕煤炭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依然在50%以上,仍是中国主要的能源类型.但在那时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会得到提升,将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排放.
经济新常态带来能源消费新常态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常态.今后一段时期,经济速度将由过去的高速增长向保持相对放缓速度转变,经济结构将由增量扩能为主向做优增量进行调整.
今后,中国煤炭消费增速将由十年前的10%左右回落到3%左右,煤炭需求增速大幅放缓将成为能源消费的一个新常态.2014年1月至10月份,煤炭及下游行业低迷,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同比分别下降1.55%和1.64%,煤炭进口量同比下降7.7%.《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了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方针,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根据此报告,到2020年国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将达到42亿吨标准煤,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煤炭仍将是中国的主要能源.
解决雾霾问题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煤炭作为中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具有"煤多、油少、缺气"的资源禀赋情况,煤炭是一种比较廉价的能源.按照发热量讲,煤炭较之石油和天然气是廉价的;电力方面,燃煤电厂的发电成本约为太阳能和风能的一半,大概是核能的1/3多.如果将更多的燃煤发电使用核能、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替代,那么国家需要用于财政补贴的数额恐怕是中国目前这种发展阶段难以承受的.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速度会由原来的高速发展变为中低速发展,经济发展对能源的硬性需求是不可避免的.尽管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弹性系数可能会有所降低,但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是不可避免的.煤炭作为主体能源地位难以改变.
事实上,煤炭是可以清洁利用的.目前,除了焦煤用于炼焦之外,大部分煤炭都用于燃烧.通过提高现有电厂或新建燃煤电厂的排放标准,可实现煤炭清洁化利用.如果提高一般工业锅炉的燃烧效率,可节约煤炭消耗从而减少污染.
另外,对于解决雾霾问题,要做到综合治理,仅靠"去煤化"是不现实的.现在很多人把造成雾霾的责任归咎到煤炭身上,这样认识问题是不全面的.解决雾霾问题需要通过煤炭的清洁化利用、石油的升级换代以及节约能源等,需要一个全面统筹的解决办法.
煤炭消费可能在2020年达到顶峰
按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煤炭是第二大能源,之前预计天然气会取代煤炭,但以目前来看,这在近期、中期恐怕还不会实现.煤炭消费还会持续增长,保持其第二大能源的地位,甚至有可能会挑战石油第一大能源的地位,这对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就中国何时达到煤炭消费峰值这一问题,目前国内基本上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目前中国煤炭消费已达顶峰;第二种观点认为要到2020年左右;第三个观点认为要到2030年.
对于中国来说,煤炭利用数量太多,涉及雾霾、水资源、公众健康等问题,能源不转型也将使经济转型变得非常困难,整体经济结构将是高碳、高污染且低效率的.煤炭的系统效率仅为32%,而整体能源系统效率是36%,相差4%是由煤炭利用太多造成的,中国需要比其他国家投入更多才能产出同样单位的GDP.另外,根据我们的测算,煤炭造成的外部成本是260元/吨,高于其他能源造成的外部成本.
我国钢铁、水泥的生产量将在2018年、2019年达到顶峰,这两个部门很可能会在2019年达到煤炭消费顶峰.电力方面,2015年应该不会再有新的煤电厂.另外,如果煤化工的发展能受到一些制约或是能实现更可持续发展,那么煤炭消费下降是可能的.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如何使煤炭利用变得更清洁化、低碳化.
我们认为到2020年煤炭消费将达到顶峰,所占比例到60%以下,在此期间有一个逐步下降的平台期,到2030年将会有比较迅速地下降,2050年我们希望看到煤炭只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