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进口同环比双降 低于年度平均值
据海关总署6月8日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煤炭进口(含褐煤)2401万吨,同比减少310万吨,下降11.4%;1-5月份累计进口13489万吨,同比减少118万吨,下降0.9%.从数据上看,我国的煤炭进口量已经连续四个月负增长;从绝对规模上看,既低于前4个月2775万吨的月均值,也较2013年2725万吨的月均水平明显偏低,成为继2月农历春节之后的年度最低水平.
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分析认为,至少有以下因素促成了5月份煤炭进口的同环比双降:
一、国民经济运行压力不减 基础能源需求疲弱
目前煤炭行业面临的所有问题终究都会回到需求上来,从宏观经济运行上看,在第一季度GDP刷新连续20个季度最低值之后,第二季度国民经济并未表现出稳定的增长动力和明显的回升势头,国民经济仍处于"漂流"状态,且总体趋势依旧向下."覆巢无完卵"的大环境给煤炭经济运行着上了灰暗的底色.
而从经济体内部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仍是主流,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减弱,工业产值、铁路货运量、全国发电量等高频数据走势全部落后于宏观经济增速.作为基础能源消费支柱的高耗能产业更是饱受房地产经济波动、产能过剩、环保压力等多重打压.
再从宏观政策上看,主要政策取向仍集中于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强调明显优先于对增速的追求.回顾年内执行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产业政策,有限的"微刺激"精准的避开了产能过剩行业,导致基础能源消费预期难言乐观,而环境保护和"去产能"等政策层层加码,刀刀切中煤炭行业要害.
二、传统淡季继续施压 丰沛降水干扰负荷
据同期数据显示,5月份历来是煤电消费的淡季.受季风气候影响,2季度国内气温适中,实体经济开工处于平稳状态,煤电消费水平通常低位震荡.主要煤电消费企业在冬季和夏季两个能耗高峰之间也安排了更多的设备检修,低负荷与"去库存"战略更拉低了对基础能源的耗用.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主要煤炭消费地持续出现强降水,又从两个层面干扰了煤炭需求:一方面,高强度降水干扰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珠三角等地电力负荷被显著拉低.另一方面,由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建设的诸多水利工程处于产能集中释放期,遍布西南、华南、华中的丰沛降水,直接放大了水电厂的蓄能规模,水电如虎添翼,煤电再遭强力施压.
势不我与,时不我与.(从主要电力集团的数据走势不难看出今年煤炭消费的疲弱,如图所示).需求不佳利压缩了中国煤炭消费的整体规模,成为制约外贸煤炭采购增长的大环境.而从煤炭行业内部看,外贸煤进口减量也有其原因:
三、行业库存高企 煤炭接卸遭遇瓶颈
4月份对中国煤炭行业运行而言较为特殊,主要煤运通道的集中检修干扰了内贸煤炭的供应.内贸煤价预期改善将部分需求挤压至国外,在外贸新年度合同框架下,企业拉运积极性也较高.4月份国内市场货源供应偏紧而消费企业煤炭库存高位稳定运行,这背后煤炭进口功不可没.然而进入5月后,内贸煤炭供应迅速放开,主要发运港煤炭库存甚至迅速反超检修前水平,对外贸煤炭的冲击开始加强.
4-5月份,消费地港口及企业的煤炭库存持续高企,大规模降水导致"塌垛""自燃"现象频频出现.存货风险上升本来就压低了企业的接卸积极性,客观上的作业困难也导致消费方接卸"有心无力".
四、内外贸价差窄幅震荡 国内供应格局宽松
从企业层面讲,进行外贸煤炭采购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通过低价获取成本优势,二是通过维持多渠道采购防范市场风险,增强议价权.
从5月份的国内外煤炭市场上看,内贸煤价下行预期渐浓.虽然内贸煤炭离岸价格震荡走稳,但国内煤炭航运价格持续大幅下降导致内贸到岸价走低,进口货源的价格优势未能放大,外贸采购获利受限.
而从国内煤炭供应企业一侧看,目前仍饱受产能过剩和高库存折磨.促进物流周转,争取市场份额成为煤企追求的目标,对于行业供应宽松的共识也降低了煤企大幅涨价的动机.虽然外贸煤已成为国内市场的常规货源,但从消费结构上看,内贸煤炭仍是主体.企业对内贸煤炭的偏好仍较强,内贸长协合同的执行也具有一定的优先性,若无明显涨价预期,企业并不倾向加大外贸货源的采购.(孟海)